“智慧家医”赋能社区医院推进分级诊疗

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题:智慧家医赋能社区医院推进分级诊疗

田晓航,新华社记者

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基层首诊,考验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能力。基层医疗机构如何留住病人?

人工智能的辅助决策可以帮助社区医生识别和诊断许多疾病,而基层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准确地转移到相关的专科医院。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在最近举行的第二届实施分级诊疗和多点实践研讨会上提出了该计划。在智能家庭医疗优化协作模式下,优化了整个社区资源的配置,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与大型医院的诊断和治疗同质化,分级诊断和治疗基层堵塞不再堵塞。

在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能诊断和治疗对家庭医生有很大帮助。采用临床决策辅助诊断系统等方法,将疾病的临床路径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系统无缝连接后,系统将根据患者的症状提供疾病诊断、检查、合理用药等提示或建议,指导医生咨询。同时,该系统还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提示,方便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

对于隐藏在常见症状下的危重疾病,社区医生缺乏诊断和治疗经验,我们该怎么办?例如,对于胸痛,医生的诊断和治疗系统可能是气胸和肺栓塞,最常见的可能是心绞痛。吴浩说,该系统将提醒医生关注疑似危重情况的咨询和体检,以避免误诊和漏诊。

国家卫生委员会医疗管理局副局长焦亚辉认为,人工智能诊疗决策支持系统相当于为医生提供具有自主学习功能的知识库,拓展医生知识领域,有效提高基层诊疗服务效率。

诊断前通过可穿戴设备收集健康数据,自动输入健康档案;患者和签约医生通过智能平台绑定,登记后自动分诊给签约医生;居民通过移动客户上传健康自检记录,获得健康监测报告,咨询医生……在提高诊疗质量的同时,智能家医也给社区居民带来了便利。

基层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截至2017年底,我国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已达到25.31万人为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然而,与超过13亿人口相比,全科医生的数量仍然有限。这需要利用信息手段整合社区健康管理中的共同健康问题和现有社会资源。

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人工智能、电子数据和互联网为支撑,为家庭医生提供技术支持,并整合家庭保健员、社会志愿者、居委会、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力量,为签约居民提供防病、医病、康复、居家护理等一体化健康照护服务,有效解决了全科医生人手不足的难题。

随着互联网 医疗健康的大力推进,全国许多地方探索智能家庭医疗,实现合同居民的标准化诊疗和健康管理,并将健康管理服务扩展到家庭。

记者从国家卫生委员会了解到,在河北省黄骅市,家庭医生根据健康大数据管理平台提供的居民健康评估结果,筛选关键管理人员,通过手机制定跟踪健康管理计划App闹钟提醒饮食、用药、运动、监测等管理方法,使居民少病、晚病、小病。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信息手段向家庭医生提供二、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为签约居民提供预约转诊、远程咨询、远程检查诊断等服务,让签约居民享受优质优先服务。

焦亚辉最近在国家卫生委员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发展加快,水平不断提高,区域信息平台和移动医疗设备为家庭医生的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今年,国家卫生委员会努力建设信息和智能医院,成为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不断增强人们的收益感。(已完成时间)

扫码免费用

源码支持二开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