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云
作为千年古镇,高桥镇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东北角,毗邻外高桥保税区和港区,下辖33个居委会、13个村。如今的乡村地区已不从事农业生产,而成为本地人口与来沪人员混杂的集中居住区,由此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管理难点与痛点:
房屋结构陈旧老化,安全隐患高;居住密度大、配套设施不足,严重阻碍新乡村发展;管理机制滞后、专业人员紧缺,工作成效难以保障;安全意识低,公共区域安全隐患极大。
高桥镇直面乡村社区物业管理的难点、堵点,以坚持党建引领为抓手,通过分类指导、优化升级、融合资源,搭建起政府引导、物业指导、村委代表、群众参与、市场运作五项机制,历经四年实践,如今已实现13个村物业管理服务全覆盖,逐步形成基层组织健全、社区环境优美、社会秩序井然的乡村新型社区。
01
党建引领下的“三会制度”
在镇政府层面,建立“工作专班”,以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为引领,全盘谋划实施乡村社区物业管理专项工作。在试点村层面,强化党建引领民主协商机制。
首先,健全组织架构、强化引领功能,发挥村委会主体作用,激发村民自治活力,推进物业进村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
其次,运用“三会”机制,激发自治动能。即,在党员入户宣传、村民实地参观、广泛听取民意基础上召开“听证会”,对比多家服务方案,遴选资质良好、优势突出的物业服务方;召开“协调会”,共商停车管理、服务费标准等关键事项;召开“评议会”,定期通报物业服务情况、推进难点问题处置。
最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修订村规民约,加强出租房屋、车辆停放、垃圾分类、外来人口、公共设施、治安防范、宠物饲养等七大领域自治管理。
02
自治共治下的“全网统管”
上海陆家嘴物业管理公司等明星品牌公司进驻后,以补短板、强整治、优服务、细管理、创亮点“五项举措”为抓手,深度参与乡村社区治理,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升乡村治理成效。
补短板,完善硬件设施建设。以科技赋能,设置门卫室、平安屋,实行集中管理、加强出入口管理,大幅降低治安发案率。同时,深化“美丽庭院”创建,加快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强整治,促进环境整治提升。特别是整治公共区域占道、有效缓解停车难。仅2022年,13个村完成杆线序化整治85万米,加装电瓶车室外充电插座15822个。包括开展“清洁家园”行动,通过门头改造、景观打造、村主干道围墙美化等,共建美丽家园、扮靓生态乡村。
优服务,做优“家门口”便民服务。服务站专设“物业办公室”,人员到位、制度上墙、信息公开。在物业服务专项委托和点单模式的村,物业维修的服务项目、报修流程、收费标准等挂牌上墙,依序点单、方便快捷。
细管理,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夯实房东主体责任,建立一户一档、编码管理,全面掌握出租情况。发挥“微网格”治理作用,加强动态巡查、更新人口底册。
创亮点,丰富基层治理创新内涵。在推进中涌现一批金点子、好项目,如陆凌村探索的“绿门牌”管理“一张图”方案,凌桥应急维修服务站打造的为民服务“示范点”等典型案例。
陆凌村是典型的城中村、厂边村,与高桥石化仅一路相隔,村域面积0.9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698人、外来人口6136人。人口密度高,户籍和外来人口比例倒挂明显。为破解乡村基层治理难题、补足民生短板,陆凌村引入品牌物业服务企业——上海陆家嘴物业管理公司,以小区化管理为模板,深化乡村治理。
首先,实施封闭式网格化管理,为小区化管理“塑形”。在全村共17个出入口安装封闭围栏、车辆进出道闸、人行管理门禁、可视监控探头,设置门卫室、24小时保安值守。2022年加装视频监控设备至91个,补足监管盲区。
其次,提升“家门口”服务能级。陆家嘴物业驻村后,设立“物管家”热线24小时服务,及时回应民需、听取民意、汇聚民智,全面配合村委会,开展外来人口排查、车辆管控、垃圾分类、治安、房屋租赁等管理,做到细则上墙、服务上心、管理进阶。
最后,专设物业窗口和接待办公室,保安、保洁、绿化养护、维修、安装等服务标准一目了然,厨卫水电安装和维修等日常物业管理项目,因需点单、随叫随到、价格合理、方便快捷,为物业服务公司提升服务、稳步提价奠定了基础。
03
优化升级下的“新型社区”
在前面“三会制度”和“全网统管”的基础上,高桥镇遵循“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理念,根据其余各村特点,实行“物业服务进驻、专项委托、点单”三种模式实施分类治理,有序推进物业服务乡村。
一是物业服务进驻模式。如陆凌村等地理位置相对独立的集中居住区,小区化管理基本成形,由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保安、保洁、保绿、保修等全要素物业服务,有力提升乡村综合治理水平。
二是物业服务专项委托模式。如镇北村等四个管理边界相对清晰的近郊自然村,由村委会项目化购买服务。通过聘请专业单位提供绿化养护、设施保养、垃圾清运等专项服务。
三是物业服务点单模式。如仓房村等7个地理位置分散且较难集中管理地区,由镇应急维修平台提供设施维修、管道疏通等33项基本服务,村民可按需拨打“物管家”服务热线“点单”,平台1小时响应,24小时在线,实现“一键式”便携服务送上门。
时至今日,整个高桥镇13个行政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正规物业服务企业,已经形成了“服务明码标价、质量标准明确、后续评估跟进、年终考核评审”一整套“物管家”服务机制,促进了乡村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04
乡村物业服务全覆盖带来的变化
“悠悠万事、民生为本”。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经过四年努力,终于在2022年,13个村物业管理工作全面完成,通过村委、物业服务企业、自治共治小组、村民等共同参与、相互监督,推广乡村精细化管理理念,形成了乡村社区化物业管理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在2022年新一轮疫情防控保卫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网格化管理更实。疫情期间小区拉网划块管理,保留最少量的出入口,减少人员跨区域流动,实施封闭式管理。形成“类小区”管理形态后,村民接受度高、人员信息掌握及时,这种“大包围”模式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始终保持,利于长效管理。
防疫管控力度更大。物业秩序维护员负责24小时道口值守,保洁负责生活垃圾和防疫垃圾分类处理,各司其职。另外,各在管物业直接对接镇消杀组,紧盯重点点位和人员,科学设定消杀频次和消毒液浓度,最大可能阻断病毒蔓延。
应急处置响应更快。乡村人口数量多、密度大,疫情封闭期间在村委和各物业服务企业的协同配合下,及时回应村民应急维修需求,并通过电子监控系统做好人员进出登记、验码和安全防范工作,一切井然有序。
乡村社区化物业管理,是一次民意集中的过程,也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凝聚了家园建设合力,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取得了丰硕的成效。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产 业| Property
来源:《中国物业管理》杂志2023年第9期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阅读原文在线订阅↓↓↓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申请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