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论谈 |“客户第一”,它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标准

「每个时代都需要忠实的记录者」


“客户第一”,它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标准

作者|樊高峰

责任编辑|苏晓琦

这是「物业论谈」陪伴您的第742篇文章



“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客户永远是对的”,“客户第一”,“客户至上”,等等,如果你从事服务行业,这些词汇想必你是耳熟能详,甚至听到两耳麻木,耳朵生茧。


近日,读刘德科老师分析一家房企的文章,文中提到了“客户第一”,读后肃然起敬,也改变了原来对“客户第一”的认知,对于做物业管理的来说应该是个启发。


如何做到客户第一?


就是要走进客户。


走进客户做什么?


就是沟通。如果你不和客户沟通,聯天、交流,你怎么知道客户心里想什么呢?需要什么?


从2002年开始,XX企业就成立了“品质共建小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跟业主喝茶——喝茶的意思是跟业主保持充分的沟通,比如工地开放日等等一系列的活动。


通过这样的沟通,他们汇总了一个小区的《意见书》,有四大本,比字典还厚。里面汇总了业主入住后的种种体验,及体验过的感觉及业主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很多的房企,营销和客服是两个部门,营销讲究的是狼性文化,客服是给营销擦屁股的,这样一来两个部门就有可能相互推诿。


而 XX的营销跟客服是同一个部门,甚至是同一个人。


XX是不允许出现“狼性”这个词的,客服没做好,营销再好也是不及格的。


所以,在我们看得见的这家企业不错的背后,都要探究到它组织架构的支撑——营销与客服是同一个部门。


XX一个高管说:“我们之所以如此努力,是因为我们做得不够好。”


这句话说得真好!


这背后是真诚,是谦卑,是接地气地自我反思,是一种自我的内在驱动力,是一种对自我的批判力,我还可以做得更好。


大家可以想想看,这么厚的意见书,哪怕里面有几百页都是签名,这也是一种批判力,他们懂得从哪些角度真正可以让这个楼盘更好;业主的这种批判力反过来又在督促企业,驱动他们的产品品质,这是他们呈现出来的“客户第一”。


想想看,你有多长时间没有走进基层了;有多长时间没有和员工交流了;有多长时间没有做客户满意度征询了;有多长时间没有和业主互动了;有多长时间没有举办社区活动了。


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互动,就没有感情产生,就没有温度连接。


管理可以呈现规范化和标准化,但它是冰冷的,打动不了业主,唯有感情,唯有心和心的连接和共鸣才能打动人。


最令人叫绝的是XX的中央车站,就是把城市尺度的中央车站转译为住宅小区尺度。


回家进入大堂,大堂底下有一个垂直关系的空间,你可以在这里打车,滴滴可以开进来,你可以在这里接你的家人,等待的时候不会淋到雨。


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既有仪式感,又非常实用。并且这种设计都用在了很多城市的成品建设上。


这家房企是“绿城”。一家令人尊重的企业。


德科老师说:“客户第一”不是简单地说我对客户好,它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标准。


很认同。



  本文内容,版权归「物业论谈」所有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转载请联系后台,感谢配合!

—END—

物业论谈

这一刻,我在读

扫码免费用

源码支持二开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