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论谈 |为“故宫拍摄文物”带给物业人的启示

「每个时代都需要忠实的记录者」

“故宫拍摄文物”带给物业人的启示

作者|樊高峰

责任编辑|苏晓琦

这是「物业论谈」陪伴您的第737篇文章


看过一个案列。


有一次,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得知宗同昌第二天要拍摄一件瓷器,便提前一天来到工作室。宗同昌有些不解:瓷器拍摄在明天,老先生怎么今天就来了?因为忙于拍摄,他就让耿宝昌随意坐坐、看看。


没想到,耿老先生一点儿都坐不住。他见地上各种设备电线交织缠绕,便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绑带,将一处处电线整理、捆扎;见地板有些脏污,便拿起扫把和簸箕,小心翼翼地打扫;看见工作室台面上各种东西堆放得凌乱,就分门别类放到对应的柜子里……这一天,宗同昌因为手头忙,并未留意耿老先生的举动。


第二天,宗同昌要正式拍摄瓷器了。他来到工作室时,觉得有些怪——工作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整洁。此前,他的工作室一直很凌乱。可这次,因为耿老先生的提前到来,工作室变得井然有序。


面对面貌一新的环境,宗同昌心里一震,感到既温暖又惭愧:耿老先生是在用实际行动,善意且委婉地提醒他,故宫里的文物都是无价之宝,很多是孤品。如果摄影工作室一直处于凌乱状态,自己在挪动文物的过程中,万一碰倒灯架子或被电线绊倒而损坏了文物,那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这个案列告诉我们很多常识。


一是,作为管理者要有看不惯的思维。


就是你的眼中容不下任何沙子,看见混乱的物品就会整改;看到不干净的地方就会要求打扫;看见员工不好的行为就会纠偏。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管理者如果没有这样的意识,下属就更不会有。在人性的惯性中,管理者松一尺,下属就会松一丈。要培养各部门主管都有看不惯的思维,管理上才有成效。如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企业也只能在最底线的管理基础上躺平。


二是,混乱的环境一定会带来安全隐患。


干净的环境会把一切脏的东西呈现出来,而混乱的环境一定会掩盖很多你看不到的隐患。老化的线头、堵塞的下水口、生锈的螺丝钉、长年没有清扫的橱柜底部、从交房开始到现在没有人清洗的水箱,等等。


如果不去检查,不去清洁和维护,隐患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前方等着你。你原来多清闲,后来就会多苦难;你原来多懒惰,后来就会多费力,这是道。欠下的总归要还的。


三是,整洁的环境体现一个公司的文化,对于个人来言是一种素养。


社会有社会的规矩,职场有职场的规则。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形象都不在乎,连自己的工位都懒得清洁的话,你就别指望他能做好什么事情。


一个人首先学会爱自己才能去爱别人。爱自己的表现就是自律,要对自己狠一点,只有狠一点,才能与好的事物看齐,才能与有品质,有品味的东西匹配;只有自己狠一点,才能逼着自己向更好的生活攀登。如果自己不知道什么是好,也就不知道自己这个好的影响和赋能。


你希望别人好,别人未必好,但你自己一定会好。你不希望别人好,别人未必不好,但你自己一定不会好。这也是道。你付出多少,也会收获多少。


你是喜欢一个干净的人和你共事,还是喜欢一个不修边幅的人合作。这是个颜值的社会,干净整洁一定好于脏乱。


一叶知秋。干净的背后是自律,是修养,也是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内在的涵养,没有也许,只有唯一。


干净的自己,整洁的环境,在任何时候都会给你赋能加持。


  本文内容,版权归「物业论谈」所有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转载请联系后台,感谢配合!

—END—

物业论谈

这一刻,我在读

扫码免费用

源码支持二开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