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是社会实践过程中重要的应用写作风格。掌握研究报告的写作技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报告社会实践成果,了解微观,提出建设性工作建议。
研究生就读期间,笔者负责复旦大学团委的调研工作,组织多次社会实践活动,并主笔十余篇调研报告,其中 2 篇调研成果被报送中央和上海市委,服务国家战略决策;数篇获校领导批示,为学校决策提供真实数据和工作建议参考。本文将结合笔者的经验心得,分享撰写调研报告的方法和要点,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结合时事选题,服务大局
一个好的话题往往是研究报告的核心。与重视科学学术研究不同,研究报告更注重及时、准确地反映社会现实。因此,如何将当前政治与当前政治相结合,服务大局尤为重要。
总结作者十多份研究报告的特点,发现 高校研究报告的主题更注重时事政治和热点新闻对学生群体思想行为的影响。比如疫情期间,各大高校特别关注学生面对疫情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模式的转变。作者还组织部门学生开展相关研究,形成研究报告,提交学校,做好青年思想意识发展趋势的研究判断,为学校决策服务。在确定2020年 年两会召开时间的当天,我们立即展开研究,为两会宣传赢得更多青年群体提供建设性工作建议。本报告还有幸提交中央、上海市委,发挥服务大局的作用。
由此可见,在选题时,要从大处着眼,把时事与高校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小切口入手,深入研究一个能服务大局的核心问题,开展研究时推进方向会更清晰,形成的研究报告也会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问卷设计严格,覆盖全面
根据主题选择设计相应的研究问卷和访谈大纲是研究报告的基石。在确定主题选择后,您可以开始设计研究问卷和访谈大纲。
结合笔者的研究经验,总结出以下 8 条要点:1. 设计问卷时,首要任务是根据选题的研究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问题,搭建问卷框架;2. 重视基本信息的收集,以便在后期报告中分析群体的完整性和特异性;3. 合理选择题型,区分单选题和多选题,做好选择,保证单选题互斥,多选题互补;4. 理顺问卷思路,题目跳转逻辑顺畅,问题随答卷填写一步一步,让受访者以从易到难、从浅到深的顺序完成问卷和访谈;5. 保证问卷与访谈主题之间的完整性,避免双重问题。问题和选项简单明了,避免歧义。问题基本上包含所需的所有信息,以避免遗漏;6. 保持中立态度,考虑语言,避免在提问过程中使用诱导词;7. 尊重受访者,不问敏感问题,不强迫受访者回答某些问题;8. 将开放性问题作为问卷的补充,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留言。
与上述要点相比,问卷设计相对严格,覆盖面全面,大大提高了问卷信息获取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为后续研究报告提供了数据支持。
科学处理数据,反映真相
在完成数据收集工作时,不要急于开始写研究报告,但也需要系统地分析和科学地处理数据。当你第一次接触到密集的原始数据时,你可能会觉得无法开始。事实上,研究报告中使用的数据处理并不需要使用Stata、SPSS 等学术数据分析软件的核心任务是从描述的角度解释数据反映的客观事实和主要特征,而不是探索复杂的因果关系。因此,作者简要总结了以下三个步骤:
首先,要善于利用问卷调查的分析功能,根据需要选择饼图、柱图或折线图,自动导出整个问卷的图表分析报告,注意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特征值和异常值;其次,掌握Excel 数据分析和绘图功能,交叉分析基本信息和核心问题,探索群体特征,将问卷原始数据中可视化的核心问题引入软件,制作关键、整洁、美观的图表;最后,在线词云工具可以自动生成数据词频,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研究数据的主要内容。
写研究报告,谋篇布局
在正式撰写研究报告之前,需要根据早期数据分析结果构建整个报告的框架,避免盲目写作和逻辑障碍。
在规划布局的过程中,要注意从整体到局部、从普遍到特殊、先现象后问题的写作思路,尽可能多地将问卷和访谈问题与研究报告的框架相对应,使每一部分内容都有据可引。
首先,基本遵循文章结构的四个部分:研究背景、基本情况概述、核心信息点报告和分析以及工作建议。其次,确定一级和二级标题,其中一级标题应简洁全面,完善核心,涵盖二级标题的主要信息;下一个二级标题按一级标题的描述顺序逐一阐述。做好大标题对小标题的指导,文本与小标题的对应关系,基本上可以确保文本的逻辑清晰、渐进、清晰。最后,在文本的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从数据出发,分析和思考现象背后的风险和原因,使单词准确多样,分析思路清晰,客观地展示事实不夸大,阅读自然流畅。
注重建议导向,切实可行
工作建议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完成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后,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逐一思考和建议研究结果,使文章的结构相应清晰。在高校研究报告中,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发挥思想主导作用,倾听青年思想,发出青年声音;提出切实可行、扎根的工作建议,最好直接提出具体的改进实践,而不是模糊抽象的口号工作建议。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我们有很多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撰写研究报告的过程也是我们回顾每一个社会实践的过程。我们可以从更广泛的角度观察世界,用更精致的笔触阐述世界。以上是作者想与大家分享的研究报告的方法和要点,仅供读者参考。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从学习、思考和实践中获益。
2020年9月9月刊
作者:李安琪(复旦)
编辑:马亚男
责编:雅琨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申请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