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如何落实到社区管理?张近东两会建言智慧社区建设

智慧社区建设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已成为加快城市化发展、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新战略。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出现了智慧社区建设中的诸多问题:由于我国大中小城市智慧社区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覆盖面小,基础设施智能化能力不足,社区管理数字化程度低,影响了管理效率。

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金东建议,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建立统一的标准和平台,将社区建设成为政府高效、服务便利、管理智慧、生活智慧、环境宜居的新社区生活形式,加快智慧生活支持服务的完善,创造真正的互联网生活。

(图:深入社区的互联网买菜服务——苏宁菜场)

打破信息孤岛

目前,我国智能社区建设宏观层面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优势明显,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建设成本和消费水平的限制,智能社区建设相对落后。

在微观层面,由于智能社区生态系统参与者众多,相关产品和技术标准不统一,缺乏统一的集成平台,形成孤立分散的信息岛,难以形成三维智能社区服务能力和全套互联生活解决方案。

张金东建议,在城市差异化发展的基础上,智慧社区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在政府服务、公安管理、城市管理、指导房地产、物业、医疗、商业服务等相关产业创新模式,建设社区养老、社区医疗、智慧教育、社区政府、社区购物、社区物流等支持服务生活圈,让社区居民享受智慧生活服务的便利,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感。

将智慧社区管理纳入社会服务体系,与政府服务、公安管理、城市管理等服务相连。张金东表示,智慧社区的建设和推广也是数字中国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先锋。事实上,在今年疫情期间,许多互联网企业试图率先开放社区管理平台系统,监控社区访客,有效促进政府与智慧社区的协调管理和发展。

(图:疫情期间为社区服务的苏宁无人配送小biu机器人)

打破场景壁垒,围绕智慧社区建设一小时生活圈

调查显示,尽管在互联网、移动通信、AI、在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持下,智能社区的技术水平发展迅速,但多学科下的产品开发仍难以实现标准统一和兼容性。

对此,张金东认为,政府与企业合作是统一智慧社区建设标准、真正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关键。他建议政府以市级或区级为单位,率先建立统一的底层标准,将社区大数据、政府管理、社区安全、公安管理、配套服务等内容整合到统一平台上,将数据采集、存储、分析联动起来,杜绝信息孤岛,提高效率,真正将智能化、数字化、便捷化服务融入社区人民生活。

事实上,智能社区建设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利用智能硬件和新的互联网技术,基于信息和智能管理和服务,为社区提供现代和智能的体验。换句话说,智能社区作为智能城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新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建设环节。

(图:苏宁瑞城项目致力于打造智慧产城)

更重要的是,智能社区还需要实施产业间的综合发展,打开生活、娱乐、消费等智能社区相关场景的障碍。张金东表示,智能社区应围绕消费者的住所建立覆盖整个场景和商业形式的一小时生活圈,面对用户需求的变化,立即提供新鲜、方便、多样化、成本效益高的商品和服务。

张金东表示,在未来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结合用户联系的核心AI、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驱动服务、用户和场景的高效匹配,不断完善社区管理的智能核心。同时,智能社区的建立也将更有效地促进智能城市的全面到来。

编辑:石祎

扫码免费用

源码支持二开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