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半年的改造,海淀区第一个标准版智能社区亮相。甘家口街五矿宿舍1200多名居民不再需要担心社区人员进出混乱、停车困难等问题。
虽然五矿宿舍只有两栋楼,但老社区也有很多共同的问题。住在社区20多年的李叔叔说,社区建成早,就像一个大杂院,每个人都能进来,周围的工作人员和购物人员也把车停在医院里,混乱,生活不稳定。
鉴于旧社区管理困难,去年年底,海淀区启动了城市大脑建设,在40个社区开展智能建设试点,通过综合利用智能门禁、人脸摄像头等高科技设备、门禁、消防系统、电梯运行等18个场景智能检测和异常情况报警。海淀区智能社区建设分为标准版、中级版和高级版。其中,标准版至少实现7个智能场景,中间版至少实现12个智能场景,高级版本实现18个智能场景。
然而,建设智能社区并不容易。虽然五矿宿舍只有两栋楼,但有四个产权单位,这些产权单位将社区管理委托给两个不同的物业单位。面对智能社区的建设,人们有观望心理,物业更令人担忧。面对这种情况,甘家口街多次组织居民代表讨论,了解居民需求,共同确定智能社区的设计方案,赢得了居民的广泛支持。同时,利用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让产权单位和两家物业公司的负责人坐在一起。智能社区建设完成后,技术手段的应用将减少社区物业管理所需的人力,管理成本将大大降低,居民的安全指标也将得到提高。街道工作人员的反复劝说终于感动了业主和物业公司。
去年12月27日,五矿宿舍智慧社区试点建设终于启动,经过半年的改造,成为海淀区第一个标准版智慧社区。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五矿宿舍,刚接近社区单元门,传输室的保安似乎有感应,立即走出传输室询问。原来,社区在单元门口设置了人脸识别系统,外人来到门口,系统会立即通知保安。除了人脸识别访问控制外,社区还有许多智能应用:在社区出入口,人脸识别探头可以通过车牌、型号和颜色识别车辆是否输入社区信息;在保安亭,高清摄像头可以捕捉肖像动作,如果保安离开3分钟以上,系统会自动报警;在社区主干道上,如果有人在同一区域徘徊超过15秒,系统会发出流浪报警;在消防通道和地下室,摄像头可以捕捉占用消防通道或进入地下室的物体……
现在,居民李叔叔不必担心社区人员的混合问题。进入单元门必须刷脸,我女儿来看我,打电话给我,我可以用微信打开门。李叔叔高兴地说。张先生通常开车上下班,他对智能社区的停车系统更满意。外面的车不能进去,医院里的车已经满了,也有提示,他不必在社区里来回开车。
据海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将陆续建设40个智能社区建设试点项目。建成后,社区人车进出情况可控,房屋居住情况可知,消防安全隐患可预防,公共安全服务可享受。本报记者 叶晓燕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扫码免费用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