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打造“智慧校园”已然成为新时代我国高校的发展趋势。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到的十大战略任务中,其一便是“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日前,苏州大学宣布启动“5G校园”建设,这是去年与华为共建“云中苏大”之后的又一个实质性智慧校园建设举措。可以说,智慧校园建设将对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带来战略性的变革,也将对学校后勤管理包括物业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带来挑战和变革。
如何理解智慧校园内涵
作为一种新型的校园形态,智慧校园拓展了人们对传统意义上校园内涵的理解。大量人工智能系统和物联网系统的应用,也对高校物业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物业管理有关的运行体系,几乎都与智慧校园相关联。
在推行智慧校园发展过程中,由于高校自我开发困难、维护成本较大,很多高校选择了“一次性购买”相关系统的行为,即缺乏应有的后续维护、升级换代保障措施。笔者所在单位苏大教服集团拥有自主著作权的《苏东吴智慧物业系统》运行6年来,已经升级了四次,目前是4.0版。这是我们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解剖问题、否定自己、提升系统的自觉行为。比如,刚刚开发智慧管理系统的时候,我们开发了学生版的APP,主要用于发通知、报修、水电预警、学生社区活动展示等。但是,很多学生下载后又把它卸载了,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学生已经下载了学校的智慧校园APP,再下载物业的APP就嫌烦,而且报修的使用频率不高,还占手机空间,于是纷纷卸载了。基于此,我们开发了微信二维码进行扫描报修,既方便快捷,又不占学生手机空间,深受大家欢迎。
智慧校园物业管理服务板块的内容,也应该思考这些问题,在物业工程管理(报修系统)、监控平台、能耗平台、收费系统、培训平台、车管平台系统等方面进行系统思考。
“智慧校园”的技术问题
技术,是“智慧校园”的命脉所在。关于“智慧校园”的技术问题,如自主开发的知识产权、引进技术的后续维保、技术管理、开发和维护队伍等,都是需要统筹思考的。
01、自我开发好还是引进技术好?
现在从事智慧校园建设的供应商非常多,很多高校通过招标的方式引进这些技术和设备;也有一些学校进行了自我开发,但是后期持续费用巨大,给高校智慧校园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一些压力。
以智慧校园的重要支撑——智慧物业为例,一些高校大规模开发“智慧物业”“智慧后勤”系统,立项目、拿经费,开局良好。但是后来发现在本校使用成本过大,浪费严重,无以为继,于是有些高校选择了做弱这个系统,维持现状;有些则选择做强这个系统,成立公司积极向社会输出技术资源,赢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在全国高校下属企业整顿的大环境下,后者如何转型适应,也是一个大问题。
02、物业公司的系统兼容问题
很多大的物业公司都开发或者购买成熟的智慧物业系统,对于高校来讲,他们是“带着技术”来服务的。一些高校没有开发智慧校园系统的,就可以借助这些“智慧物业”的成熟系统推进智慧校园工作。比如将校园收费、能耗管理、教室管理、住宿管理、维修管理、车辆管理等都借用并接入物管平台,节约了人力物力。
但是,有些学校已经开发了“智慧校园”和“智慧后勤”系统,同时运营物业公司的“智慧物业”平台就会存在“两张皮”的问题,资源浪费,师生也不知所措。而且,如果要把物业系统接入校园的系统,那么也就存在着系统兼容、数据共享的问题等。
03、依赖技术还是依靠技术的问题
按理说,科学技术改变了校园物业管理,大数据分析等措施让我们更有可能实现高质量的物业管理。但是,正是因为科学的发达、技术的先进、设备的智能,让我们不少物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存在依赖“智慧物业”、迷信“智慧物业”,成为了“工具的奴隶”。
对于一个整体文化素养水平都相对偏低的行业,突然间用上物业便捷智能的APP管理、服务、监管系统,不少物业人感觉轻松多了、放心多了,也有不少项目经理坦言,“智慧物业”让管理者更放心,因为技术不会骗人、设备不会“打瞌睡”……但事实上,各物业项目也存在不少设备老化、线路短路、监控盲区、软件落后、操纵复杂等问题。而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也是最关键的因素,不能将人工智能置于人之上,而是要更加好地发挥物业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预防系统失灵、预测系统发展、推动系统升级、促进人机和谐共生。
智慧校园之人的因素
智慧校园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开展的现代教育赋能工程,和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是密切吻合的。作为智慧校园主体的人,无论是开发者、管理者,抑或是使用者、体验者,都应该正确认识及处理人和智慧校园的关系,突显人的主体作用、能动作用。
开发者
智慧校园系统的开发者,包括为之提供配套设备和服务的供应商,都应该不忘初心,秉承对科技的敬畏和探索之心,融合对教育行业的服务之心,去开发、配套这个系统。很多开发者和供应商,已然忘却了初心,或者把初心定义为靠“智慧校园”发一笔大财、发一笔横财;一些开发者东拼西凑抄袭其他“智慧校园”建设软件,配套供应商则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这都不是为人所称道的。
管理者
智慧校园管理者应该充分考虑学校建设智慧校园的方方面面因素及长远教育发展规划需求,科学论证、多方调研,选择适合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规划、路径和方案。不求大而全、高大上,而是充分考虑“智慧校园”给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带来的根本性提升,为学校各方面发展节约时间、空间、人力、财力和物力,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实效。不能够“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 ** 走人”,而是把智慧校园建设成百年工程、民心工程、良心工程。
使用者
作为使用者,无论是学校的各部门、院系,抑或是后勤服务供应商如物业公司,可以充分享受智慧校园系统给管理和服务带来的快捷和便利。但是,也应该充分考量系统和现实管理中存在的脱节、慢拍情况,对系统的使用要做出科学的评估,及时反馈给管理部门或开发者、维保单位,以利于提高智慧校园的适用性,永葆智慧和活力。
体验者
广 ** 生是智慧校园的主要“客户”,是全天候体验这个系统的群体。体验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对智慧校园建设至关重要。此外,像智慧物业的一线操作人员,其实也是体验人群,他们要通过智能化设备,比如无人扫地车、无人巡逻飞机等设备进行保洁、保安等工作。要形成一批“专业”的体验者,不仅能深刻洞悉智慧校园系统的有关问题,也能从体验者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优化改良系统发挥积极能动作用。
智慧校园的组织问题
毫无疑问,要把智慧校园从一校、一地到全国建设好,必须加强组织工作。随着5G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认可并享受到人工智能给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的便捷和美好。这也为大规模推动智慧校园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政府主管部门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智慧校园建设的领导工作,可以出台国家性和地方性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出台有关扶持政策,在部分高校开展试点工作等,推动全社会关注智慧校园,支持智慧校园,参与智慧校园,共建智慧校园。
行业组织
行业组织要加强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引领工作,可以出台智慧校园建设的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开展各层级的论坛峰会、推进会议、展览活动,设立智慧校园建设的示范点,推动智慧校园建设上下游产业链建设。为此,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的信息化专委会做了大量工作,推动了高校智慧后勤、智慧校园建设。
学校
各学校是落实智慧校园建设的主体责任单位,只有学校真正重视了,智慧校园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因此,笔者建议各高校从本校实际出发,放眼长远、立足当下,建设适合本校发展的智慧校园体系,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智慧物业作为智慧校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因智慧校园建设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春天。物业服务企业要充分抓住这一发展良机,提升物业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节能降耗、减员增效,改革运营模式,优化企业生态,在新时代智慧校园大背景下的高校物业管理实践中发挥更好作用,实现“学校管理一体化、师生生活便利化、企业管理高效化”的“三化”目标。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申请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