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解决方案商而言,平台性解决方案商将会更聚焦于基础设施,要么像腾讯一样,联合大的地产商恒大地产,组建恒腾网络。要么联合多个中小地产商和物业公司,打造横跨不同地产商和物业公司的公共平台,赋能地产开发商和物业公司的数字化转型。
像看“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样看“智慧社区建设”
虽然有满屏的解决方案商热情和持续多年的国家政策指导,也有物业管理公司在小区碎片化的使用各类智能解决方案,然而概念高大上、内涵极广的智慧社区建设过程却步履蹒跚,甚至可以说很少有人触摸到智慧社区的存在。很多分析性文章把智慧社区建设缓慢的原因归结为组织者缺失(作为系统性建设,却没有统合各参与方的最终主导者)、服务整合不足(作为整合型系统,各类别、各层次的服务整合反而拖了后腿)、产品不达痛点(作为社区化服务,产品却不能体现社区化应有的差异性)、技术配套滞后(作为技术性集成,标准统一、数据处理、管理维护都不受关注)等因素。但笔者认为,作为智慧社区第一需求方的物业管理公司的不觉醒,或者把智慧社区建设简单的看成各种智能设备和智能场景的叠加才是智慧社区发展缓慢的最大原因。
不同行业的很多公司已经证明,仅仅靠堆积各种智能化设备或者软件工具的数字化转型大部分是不会成功的,这些工具或者软件带来的运营成本的下降或者效率的提升可能还不足以覆盖购买和运维这些工具的投入。在笔者看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而引起企业生产方式或者服务方式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各种智能终端、场景化解决方案以及物联网平台都是实现企业生产方式或服务方式变革的手段,为了匹配这种强大的手段,公司的战略、架构、人才甚至管理理论等要素要发生变化。
事实上,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其它行业也并不容易,即便是在TMT这种更数字化的行业。GuideSpark的CEO在最近的一个文章中指出,仅仅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企业共花了1.3万亿美元进行数字化改革,但其中的70%(约9000亿美元)浪费在失败的项目上,在那些没有彻底失败的项目中,也仅仅有16%的企业业绩有所提升,即便是作为数字化先驱的TMT行业,也仅仅有26%的企业数字化改革成功。但庆幸的是,基于如此大的资金浪费、失败项目和全球众多行业专家的分析,为接下里的数字化转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储备。
对同为营利性企业的物业管理公司而言,使用各类解决方案商提供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进行企业改革,调整公司的战略、组织架构、人才架构等,保障智慧社区软硬件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加企业收入来源,给社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物业管理服务应该是其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也是打开智慧社区建设的正确途径。智慧社区的建设过程,就是物业管理公司的数字化转型过程。数字化转型本身很困难,对于管理体系和人才储备相对落后的物业管理公司挑战尤其大。对此,笔者倒是很期待脱胎于恒大和腾讯两家公司的恒腾网络的表现,恒腾网络背靠恒大地产庞大的物业/社区资源,有拥有腾讯天生的数字基因,希望可以走出一条不一样的智慧社区建设之路。
智慧社区建设未来格局的猜想
政府作为智慧社区建设的主要推动力之一,除了直接参与智慧社区建设,规范智慧社区建设市场和标准外。完善物业管理公司淘汰机制,加速物业管理行业洗牌,淘汰一批规模小、能效差、管理水平低下的物业管理公司,扶持有规模、有能力建设运营智慧社区的物业管理公司快速成长。事实上,上海市虹口区已经对小区物业管理水平提升亮出利剑:大力健全物业服务市场,加快物业服务信息发布平台推广和应用,完善物业公司淘汰机制等措施。
中国地产开发进入新的阶段,地产开发商,尤其是可以同时提供物业服务的地产开发商在逐步转型,将会成为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这点从万科定位从“城市配套服务商”转变为“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就可见一斑,据郁亮解释称,“配套服务”更多的是硬件,而“生活服务”不仅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和各类内容服务。智慧社区建设和运营的理念会逐步从新建小区延伸到其服务的存量小区。考虑到传统地产行业的IT能力和其建设服务的小区散落在全国各地,和大型的IT企业合作(互联网、电信运营商、大型系统集成商、科技企业等),搭建智慧社区的基础设施平台是其最有效的策略。事实上,恒腾网络就是恒大和腾讯这种情况下合作的结果。而这类平台企业更多的是完成智慧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到智慧场景的实现,或许要依靠围绕在这类平台上的生态企业。
对解决方案商而言,平台性解决方案商将会更聚焦于基础设施,要么像腾讯一样,联合大的地产商恒大地产,组建恒腾网络。要么联合多个中小地产商和物业公司,打造横跨不同地产商和物业公司的公共平台,赋能地产开发商和物业公司的数字化转型。而对于更多的中小解决方案商,就是要选择加入不同的生态圈了,把智慧社区最末端的智慧场景做好。
来源: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编辑 一和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申请免费使用